耶稣受难记(18:1-19:42)- 概要
A. 耶稣被捕 (18:1-12)
B.受犹太人的审讯和作证 (18:13-27)
C. 比拉多前罗马人的审讯(18:28-40)
D. 结论:“钉祂在十字架上”(19:1-16)
E. 耶稣被钉十字架(19:17-27)
F. 耶稣的死亡与埋葬(19:28-42)
在亚当失败的地方,耶稣基督成功了。耶稣进入园子心甘情愿地屈服于世界的背叛,为的是要喝下父赐给祂的苦难之杯以救赎世界。
1. 在园子被出卖(18:1-3)
2.“你们找谁?”(18:4-9)
3. 父的杯 (18:10-11)
4. 耶稣被捕和被捆绑(18:12)
18:1
耶稣前一个地点的“出口”就是建立起整个叙述的“死亡出口”。但它也是一个入口,结局的起点,“时辰”的开始
克德龙溪 - 耶路撒冷以东一条众所周知的溪流 - 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干涸的但在雨季却成急流。
克德龙山谷沿着一条蜿蜒的长路向东南走,直达死海。厄则刻尔先知在他的神视中看见一条河从圣殿门限下流入“海”-被认为是死海(则47:1-8,参阅 匝14:8)。圣殿区域的对面,山谷底部是在外院平台下面超过61米处。克德龙山谷的东边是橄榄山,山坡低处是耶稣和祂门徒们去的“园子”。马尔谷(14:32)和玛窦(26:36)称之为革责马尼 - 榨油的地方。
这个在福音中未曾命名的“园子”是逮捕发生的地方,与创世纪2:8-16的“乐园”取得了连接。该福音中这个“园子”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耶稣不仅在园子被捕,祂还在园子被钉死在十字架和被埋葬(19:41)且在园子复活(参阅20:15)- 这是特别记录发生在一“周”的第一天(20:1)- 和创世纪创造故事的另一个连接。序言(1:1ff)已经为我们指明了这个连接。
复活前后提到的“园子”构建了耶稣受难的故事。
第一个园子(伊甸乐园)和第二个园子(若望福音中的“园子”)的对比与第一个和第二个亚当有关。两个园子都见证了生命与死亡的产生,但是第二个颠覆了第一个的顺序
第一个园子是死亡从生命中诞生之地,第二个园子是生命从死亡中诞生之地
18:2
犹达斯被介绍为出卖者,而且他“知道那地方”- 那“园子”
在第一个园子里,我们有撒旦在幕后工作(创3:1-5;参阅 若6:70-71; 13:16-27)
18:3
犹达斯的背叛行为并不是孤立的; 他带来了两组不同的人。
1. “一队兵”。它很可能指的是罗马士兵。在安东尼亚要塞有罗马驻兵(大约1000人),每逢逾越节,比拉多就自己带着更多的军队上耶路撒冷去,学者们按罗马军队的组织一支“队”大约多少人来估计- 大约200到600人
2.“差役(圣殿警察)”。术语"ὑπηρέτας" 指的是充当助手或助理的人。在这里,它可能是指大司祭和法利赛人监督下的‘圣殿警察’
因此,罗马人和犹太当局在这次逮捕中合作
但是,在由犹太人和罗马人(外邦人)组成的人群,走在最前面的是犹达斯 - 耶稣自己的门徒,他领着他们去到耶稣所在的“地方”。犹达斯的主要角色被突出的事实是,一个“指挥官”也在场的士兵支队,这个队长(见18:12)并没有领导群众
因此,我们有一个亲密的背叛(犹达斯)涉及到由犹太人和外邦人代表的整个世界
18:4
叙述者再次强调耶稣的知道(2:24-25; 参阅1:47-48;4:18)天主掌控着所有那些事件
短语“临到祂身上”指的是即将来临的苦难,但它也有神学上的指‘世界的罪’将“临到祂身上”
祂并没有逃避祂知道即将来临的事情,事实上耶稣是走出去直接面对它,祂问他们是否知道他们的意图和议程。
记住这问题在圣经中何其重要(创3:9)
耶稣之前问过祂的门徒们几乎相同的问题(1:38):不是问“谁”而是“你们找什么?”
这是一次截然不同的“逮捕”,没有企图逃跑或否认。好像他们寻找的那位(耶稣)处于权威地位,他们能‘找到’祂只是因为祂允许并且愿意(10:18)
18:5
在古代世界,名字通常是包含一个人的名及在其后加上出生地(参阅1:45)群众知道他们要找的是谁并提供了名字。
提到犹达斯出现在人群中,可以表明还有一个群体临在 - 即黑暗的属灵势力(参阅 弗6:11-12)
耶稣被耶路撒冷和罗马的权威及权势,以及黑暗的属灵势力所反对
耶稣的回答是众所周知的“我是”。 出谷记中的天主,天父之子站在他们面前 - 这就是经常被译为“我就是祂”的有力短语的深刻含义
18:6
群众显然领会了这句有力短语“我是”并跌在地上,仿佛被一个更大的力量击倒,群众的反应显示恐惧,敬畏,甚至崇拜。
数以百计的人来夺取祂的性命,然而,他们对祂无法索求 - 他们这些人无望地被一位压倒
18:7-8
这些经文几乎完全重复了18:4-6所记录的事件的顺序。
当那些来逮捕祂的人脸朝下倒地的时候,耶稣是否重复了祂最初的问题呢?他们都站起来,镇静下来,然后才回答吗?圣史没有告诉我们,这表明还有其他事情更重要。
这一重复出现的问题清楚地表明这里是谁在掌控。耶稣从来没有像他被捕、受审和受死时那样,更有控制权。这是祂的“时辰”而不是他们的,事件的发生取决于祂的权威,而非耶路撒冷当局,罗马,或撒旦自己
耶稣说得更清楚(18:8),这已经是祂第二次声明了,这是第三次在叙述中阐明“我是”,两次是由耶稣,一次是由叙事者
因祂的权威,耶稣将祂的门徒与祂的被捕和命运分开。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耶稣两次让他们说明对谁感兴趣,指名对祂,而非他们。 这样,藉着祂的权威祂的门徒们得以释放。
18:9
圣史引用耶稣在17:12的祈祷来解释祂的行动(参阅6:39; 10:27-30)
有趣的是,圣史之前用了一句“使...应验”- 指的是旧约的实现。因此,耶稣自己的话被放在与圣经的话相同的位置上
将门徒从被捕与死亡的境况中拯救出来也可以被理解为救门徒于“永远的丧亡”的象征
18:10
伯多禄独自行动,拔出“一把剑”- 再次表明伯多禄仍然没有领悟耶稣的意图以及事情进展的意义
唯独若望提供了这么多关于受伤仆人的细节:(1)受伤 - 右耳被割 ;(2)名字 - 玛耳曷;(3)他的主人 - 大司祭
有些释经家认为这行动是对大司祭的挑战 - 一个残耳的仆人使主人蒙羞
他的名字又有什么意义呢?是“他的王”的意思吗?
18:11
耶稣用反问的形式责备伯多禄的行为
“杯”是苦难的象征,也可以作为天主审判的象征。这“杯”是父“赐给”祂,祂是受苦的仆人, 祂的自我牺牲成就世界的救恩(依53:1-12)
有些释经家理解这“杯”天主的义怒或者天主的审判(若3:36; 依53:6,10)
在历史层面上,这意味着耶稣不是被士兵逮捕,而是顺服天父的旨意而自我交付
早些时候伯多禄试图禁止耶稣服侍他,这里他试图禁止耶稣‘服侍’整个世界(见谷8:31-28)
18:12
在声明祂必须喝父赐给祂的“杯”后,圣史记载耶稣被捕。人员清单与18:3一样,不过,现在士兵的队长(千夫长)也被提到了
术语"ὁ χιλίαρχος"意思是“千夫长”,也可以指一大群士兵的军事指挥官,但这位指挥官其实并不是这里的负责人
耶稣的捆绑使我们想起创世纪22:9中依撒格的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