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赠言(13:1-17:26)

A、简介:耶稣的爱(13:1-30)

1耶稣,以及祂为门徒们洗脚(13:1-20)

2耶稣宣布祂要遭受背叛(13:21-30)


B、临别赠言(13:31-16:33)

1序言:光荣、离别和爱(13:31-38)

2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14:1-14)——使人想起我是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

3预许护慰者(14:15-31)

4我是真葡萄树(15:1-17)

5我也经历了世界对我的恼恨(15:18-27)

6我要藉护慰者加给你们力量(16:1-15)

7我要使你们的忧愁变为喜乐(16:16-24)

8结语:直截了当说出,离去与平安(16:25-33)。

C、 结论:耶稣的祈祷(17:1-26)


什么是临别赠言?在某种意义上,它是耶稣的另一段独白(演讲)(参看5:19-47;10:1-21;12:20-50)。但临别赠言并不是典型的独白。它运用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有遗嘱的形式。


在旧约圣经中也有类似的临别演说(创47:29-49:33——雅各伯祝福他的子女;苏第22-24章——若苏厄与以色列告别;编上第28-29章——达味的临别演说)。甚至可以说,整部《申命纪》就是梅瑟向以色列的告别演说。


常见的情况是,一位伟人,在临死前把他的追随者(他的孩子、他的门徒或人民)聚集在一起,给予他们在自己离开后有助于他们的指示。这是临别赠言在同样程度上的意义。但是,不止这些。


在通常的遗嘱中,讲话者讲完后便等待死亡降临(参阅创49:33)。但在福音书中,演讲结束后却有两个动态“离去”:一个是犹达斯离去了(13:30),一个是耶稣离去了(14:31宣布,在18:1执行)。


犹达斯的“离去”标志着临别赠言的开始,耶稣的“离去”标志着临别赠言的结束。


若望笔下的临别赠言和和传统的遗嘱呈现出的另一方面,是“安慰”。


安慰有三种方式:

1、提供一种替代,这使离开的人像仍然在一样。在《若望福音》中那是“另一位护慰者”(14:16),祂为门徒“实现”耶稣的临在(14:18-21)。


2、那些留下的人正为即将到来的事情做准备——因此,他们有时间为此做准备。《若望福音》将耶稣的离去,即作为接下来的试炼,作了阐明和解释(15:18-16:4)。


3、 那些留下的人的悲痛,不应使他们忽略自己的职责。在(《若望福音》中,耶稣的门徒们被劝勉要留下来结果实(15:1-16)。


此外,福音中有关全部临别部分(13:1-17:26),也包含了象征性的晚餐(13:1-30)的开场白和临别的结束祈祷(17:1-26)。这也是古代“安慰遗嘱”的一部分。


临别赠言的“核心”提纲。

序言(13:31-38)

陈述1:“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14:1-14);

陈述2:有关护慰者的应许(14:15-31);

陈述3:“我是真葡萄树”(15:1-17);

陈述4:我也经历了世人的恼恨(15:18-27);

陈述5:我将通过护慰者坚固你们(16:1-15);

陈述6:我要使你们的忧愁变为喜乐(16:16-24);

陈述7:结语:直言离去与恩赐和平(16:25-33)。


陈述1-3聚焦于门徒与耶稣的关系;陈述4-6聚焦于门徒们面对世界。


临别赠言的功能是什么?

耶稣公开传教的使命业已结束,所以耶稣召集祂亲近的门徒,围坐着用餐,那时一顿象征性的晚餐,并最后一次教导他们有关祂自己及其工程,还有他们身为祂门徒的合作性身份和工程。


耶稣指出他们的问题和恐惧,但同时祂也劝诫他们坚持到底,这要求他们依靠圣神存留在祂内。


当耶稣的传教工程转向十字架——复活——升天时,耶稣用临别赠言来解释那将要来临之事以及祂必须去的地方。


耶稣也用两个重要的方式解释祂的离去,祂“缺席中的临在”。首先,耶稣是通往天父的道路,所以祂的离去是为给他们预备以后他们也要去的地方,预备他们要走的路(14:3-6)。因此,祂的缺席实际上是为了祂的存在,以便使门徒们永远与天主同在。


第二,耶稣的离去实际上让祂更充分地与门徒们同在(14:18,16:7)。只有在祂离去之后,祂和父才会来和他们一起同住(14:23),使门徒做更大的事业(14:12),因祂的名有效地祈祷(14:13-14;16:23-24),并与祂紧密结合(15:1-11),拥有祂的平安(14:27),分享祂的苦难(15:18-21),并最终分享祂的胜利(16:33)。


无论从哪种方式说,即将发生的事是好事,甚至是必要的。这是天主有明确目的的计划的一部分,也是祂对世界的持续性使命。在新盟约的前夕,以“盟约形式[遗嘱形式]”说出的临别赠言,既是对这一过渡作出了诠释,又是对天主与其子民的新关系形式作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