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是万王之王,是奉主名而来的那一位。君王耶稣的“光荣”,不仅要通过祂荣进耶路撒冷,还要通过祂离开坟墓,从死者中复活来理解。
1、为君王做准备(12:12–13)
2、君王的荣耀进入(12:14–15)
3、耶稣王权的真实本质(12:16)
4、“全世界都跟祂去了!”——公众对耶稣的回应(12:17–19)
12:12
因为前一天的事件发生在犹太人的安息日,所以耶稣荣进耶路撒冷一定是在星期日(圣枝主日)。
一大群人(思高译为“群众”),很可能是11:55所提到的。耶稣所引起的兴奋,可能会导致群众对默西亚的期待(参阅6:14–15),这正是公议会所害怕的(11:48)。
12:13
通过举动,群众表达出他们不断上升的默西亚热情。
“出去迎接祂”表示“对新来的达官贵人的一种正式欢迎”。
“棕榈枝”,出现在公元前165年庆祝圣殿重建的游行队伍中(加下10:7),也出现在公元前141年,犹太人在息孟引导下获得完全独立后的庆祝中(加上13:51)。故此,它成了胜利的象征。
在这里,棕榈枝可能意味着人民即将解放。
群众所呼喊的,出自圣咏118:25–26,出于对以色列天主的感恩圣咏,因为祂赐给祂的子民胜利,也因为君王作为天主的代表。
问候语也很有意义:“贺三纳”——“拯救!”或者“【现在】就赐下救恩/胜利”。通过这一个词,群众表达了他们对耶稣的期望,他们认为祂是天主的光明,照耀在他们身上(咏118:27)。
“奉主名而来的那一位应受赞美”(咏118:26)。群众知道耶稣是要来的那一位吗?(若1:15、27、30,4:25,6:14,11:27)。
“以色列的君王”,这在咏118:26中没有记载。群众加上这句话,就显出他们对耶稣的理解(6:14–15)。
12:14
谷11:1- 人们期望默西亚从这边来。
谷11:3- 耶稣宣称君王有权为自己选择交通工具。
驴,不是人人都可用的——这是君王的另一项特权。
创49:10–11;匝9:9;
耶稣的方式(道路)已预见于圣经中。
参阅列上1:33–34;列下9:13
12:15
匝9:10包括了这一神圣许诺(咏72:8-基督的统治)。
君王凯旋地骑在驴背上,为销毁战争。这位君王所确保的“和平”,是祂强有力而威严王权的延伸。
在打败敌人之后,这位君王欢迎人民进入祂的王国,由祂治理(匝9:11、15)。
这位君王的谦卑与平和,在于祂为祂的人民而来,而这丝毫不会使祂的王权逊色。
有趣的是,“不要害怕”并没有出现在匝9:9中。这句话出现在旧约中时,通常是在天主显现和宣告天主统治的背景下。
由“喜乐”(匝9:9)转变为“不要害怕”,旨在强调这位君王的王权。
“熙雍女子”指耶路撒冷城。
通过让匝9:9再现,耶稣满全了那一预言,实现了祂通过自己盟约的“血”所确立的救赎(匝9:11)。
当然,耶稣的言行将诠释祂为王的方式。
12:16 对照2:22
对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解释,不仅来自过去(匝9:9),也来自未来——耶稣的死亡和复活。
只有在耶稣死而复活后,门徒们才明白方才发生之事的深层含义。只有圣神才能启发他们明白基督君王的真实本质(参阅14:26,16:13)。
然而,在那一刻,唯有耶稣知道祂是什么样的君王(人子、万王之王),祂必须履行什么样的君王职责(十字架),以及这些人,包括他的门徒在内,对君王的期望和所寄于祂的希望是多么低俗(参阅宗1:6)。
12:17–18
有两个不同的人群:见证拉匝禄复活的人群(11:45),和早先到达耶路撒冷,现在拿着棕榈枝出来迎接耶稣的朝圣人群(12:12)。
似乎前者为他们所看到的作证,后者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也许他们在想:一个能让死人复活的人,一定能把整个民族从罗马奴役中解救出来,获得自由。也许!
但是,参阅12:37
12:19
法利塞人认为他们的计划(11:53,7:1)一败涂地,他们成了像盖法一样的先知。的确,耶稣是全世界的救主(4:42;参阅3:16–17)。
但是,他们可能想到的是,耶稣现在有可能领导一场针对罗马人的暴力抗议。
大多数法利塞人把罗马人的占领看作天主的旨意,需要忍受,直到天主自己将其消除。另一方面,热诚者深信,他们必须在这项任务上“帮助”天主。撒都塞建制派认为,智慧之道在于与占领国合作。
实际上他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耶稣和天主的神圣计划。
人人都受到比任何人类帝国更强大的势力所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