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拉多前受罗马审讯(18:28-40)

耶稣是逾越节羔羊,君王,真理。当祂,人子,被交换为“人类之子”为了将他们从罪恶,死亡和这个世界的外来(精神)力量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时,祂成了为世界赎罪的牺牲

1. 耶稣被解送到罗马总督府(18:28)

2. 比拉多和犹太人:“你们对这人提出什么控诉?”

3. 比拉多和耶稣:“什么是真理?”(18:33-38a)

4. 关于耶稣的谈判(18:38b-40)

18:28
术语‘总督府’是指罗马军事长官的总部。犹大的罗马总督通常住在凯撒肋亚大黑落德为自己建造的宫殿里。在凯撒肋亚,那个宫殿可以作为总督府(参阅 宗23:35)

在耶路撒冷,当他来到这座城市时,他可能将任何建筑做为他的临时住所,有两座建筑被认为是临时住所 - 西墙边的黑落德的行宫或者圣殿区域西北边的安东尼亚堡,通过宗徒大事录21:35,40中提到的“台阶”与圣殿的外院相连。后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比拉多总督府。

 “那时是清晨”。在历史层面,罗马军官喜欢在黎明就开始工作,然后一天中尽可能早地结束工作。在属灵层面,是打破黑暗的胜利之日

犹太人关心的是洁净法,但他们不关心无辜的人被交给罗马当局

此外,犹太人在逾越节前非常小心在仪式上的洁净 - 他们不想进入总督府 - 他们通过把耶稣解送到总督府处死已经是在为真正到来的逾越节做准备

18:29
这选段的第二幕(18:29-32)发生在总督府外,包括了犹太人和比拉多,公元26-36年间,比拉多是犹大的罗马总督。比拉多代表罗马

随着比拉多的审问正式开始,比拉多作为审判官,犹太人作为原告,耶稣是被告,没有辩护。

比拉多似乎需要一个他问题的答案,却没有要求

18:30
犹太当局没有提出任何具体指控 - 他们指控耶稣做了恶事。他们没有任何证据就宣布祂有罪。因此,他们当自己是审判官而比拉多必须接受他们的裁定 - 就凭他们把耶稣带到他那里的事实

犹太当局试图利用比拉多成就他们的目的(政治和宗教上)

因此,我们有两个世界性的权威(罗马和耶路撒冷)正在争夺最终不属于他们的势力

18:31
比拉多现在试图撇清自己与这个案件的关系。如果犹太当局根据他们的律法宣布耶稣“作恶”那他们应该能够宣布最终的判决。以这种方式,比拉多逼犹太人揭露他们对耶稣的真正意图。

自从公元6年犹大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后,死刑是罗马长官的特权。但是,显然,犹太人有权对违反圣殿神圣性的人执行死刑(参阅 宗6:13ff)

但是,也许圣史想要表达不同的观点。“这是不合法的”的表达可以指犹太自己的梅瑟律法中什么是禁止的

在这种情况,这句陈述相当于自我谴责。他们不被允许做他们将要做的事

18:32
对犹太权威和比拉多互动的结果,我们在此有个简短的神学评论。对犹太人来说是不合法而且对比拉多来说也不是很想的事最终还是完成了。为什么?因为耶稣预言过

不管是耶路撒冷还是罗马都不能作为真正的权威源头来控制子的牺牲。“应验”的使用再次将耶稣的话等同于经典(18:9)

 “怎样死去”指的是耶稣死的方式:罗马十字架酷刑取代传统的犹太人用石头砸死的方式。圣史必须从已发生的事件的角度说话,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耶稣会死得如此凄惨。

比拉多在最后同意他们的要求前三次说他在耶稣身上查不出什么罪状来(18:38;19:4,6)

但是,圣史已经在此指出即将要发生的事 - 耶稣将在比拉多手下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18:33 - 参阅 谷14:61(君王耶稣 - 默西亚,受赞颂者之子)

第三幕(18:33-38a)发生在总督府里边。是耶稣和比拉多之间的私下交谈

这一幕的讽刺之处 - 万主之主被捆绑着站在罗马皇帝的仆人面前

犹太人从来没有明确地陈述对耶稣的指控(18:30),因此比拉多的问题出乎意料。但是,这似乎是利益攸关的问题

我们很难知道比拉多的问题到底是难以置信的和嘲弄的("你是国王?")还是直接的("你认为自己是国王?"),有可能两者都是

然而,耶路撒冷和罗马两者所面对的问题是耶稣的默西亚活动及主张

耶稣确实提到了天主的国(3:3,5), 并且从祂的门徒(12:1-11)和耶路撒冷群众(12:12-19)那里得到王的待遇和关注。

因此,对犹太人和比拉多而言,耶稣在言语和行为上都是君王的诉求者
 
18:34
耶稣作为“犹太的君王”被处死,现在的对话将揭示耶稣王权的真实特征,并强调其持久的相关性

公元30年犹太国王的身份可能是少数人感兴趣的历史问题;但是,终极真理的本质必须是各个时代,各种族的严肃人士个人关心的问题。

耶稣以反问比拉多作为答复

耶稣列出了两个有挑战性的选择:(1)比拉多是由自己说的呢?还是(2)别人以这种方式论耶稣而说的?

如果是第二种,那么比拉多应该意识到他的审判是受犹太当局左右。 如果是第一种,那么比拉多是在挑战自己做出的审判

读者再次注意到现在是比拉多在受审 - 不是耶稣。角色颠倒了。审讯者受到审讯且原告成了被告。

18:35
比拉多自己与犹太人撇清关系。他的问题预期答案是“不”并且他试图将这个事件单独归咎于犹太人

但是,无论他多么努力试图撇清自己,他都已经卷入其中 - 在所有犹太人把耶稣交给他之后。耶路撒冷把耶稣交给了罗马!

现在比拉多问了一个更具体的问题以便找出他们把耶稣交给他的理由 - “你做了什么?”

18:36
比拉多试图将自己与犹太人撇清,但耶稣是让自己从“世界”脱离出来

Jesus' kingship was nothing like the worldly form of kingship.
耶稣的王权与世俗的王权完全不同

说到公元前4年黑落德死后犹太出于无政府状态,约瑟夫斯说:“任何人都可以称为国王,只要让自己成为一群叛乱者的头”(犹太古史。17.285)

 “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这句话有三种解释:

1. 属灵的解释 - 将耶稣的王国解释为内在的,属灵的,和私密的

2.未来 - 末世论的解释 - 将耶稣的王国解释为来世存在的,不在这个短暂的世界

3. 伦理 - 宗教的解释 - 在“统治”或“王权”的意义上来解释耶稣的王国

第三种似乎更可行

耶稣的王国是不扎根于这个世界,或者通过这个世界而建立的。这个王国是“由上”而来的权威,超越了耶路撒冷和罗马权威

"王国"一词既包括“地方” - 到处 - 也包括“德能” - 天主的至高统治。毕竟,这个世界的造物主对祂的受造物有领域的要求

耶稣的王国不属于这个世界 - 像祂的门徒一样(见 若17:16)- 但又是在这个世界 - 像的门徒们一样(见17:11)

耶稣提供的证据表明祂的国度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 如果祂的国属于这个世界,祂的“臣民”会为祂而战。词语“臣民”- οἱ ὑπηρέται"这个词与早些时候描述犹太当局逮捕耶稣时的‘助手(思高翻译为差役)’(18:3)是相同的

耶稣的仆人没有被召的事实表明耶稣的王国是完全不同的,超越这个世界的权势。此外,目前发生的一切没有什么不在祂的主权掌控之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的权势(犹太和罗马当局)一直在祂神圣权威之下运作,实现天主上智的目的

18:37
比拉多的问题就像是一个声明

但是,耶稣的回答表明比拉多其实并没有领悟耶稣王权的本质和特征

耶稣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比拉多的声明。祂使命的性质和祂的王权是如此不同于比拉多和这个世界的范畴,祂只能通过多比拉多的“你”和祂的“我”来表示这种对比

这世界‘王’的范畴太小以致无法容纳君王耶稣的丰富

因此,耶稣通过接受祂的使命的目的(讲述真理)和结果(听从真理)来描述祂的王权(和祂统治的本质)

在此耶稣对关于祂对世界的事工的目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总结

首先,耶稣解释了祂使命的目的:“为给真理作证”。耶稣从‘这个世界之外’而来进入这个世界(1:14)是为了让真理“可见”。真理有其位格特质。耶稣是真理之王。

其次,耶稣给出祂使命的结果:“凡属于真理的必听从我的声音”。祂使命的结果是创造那些能听见祂声音的人,也就是那些对真理做出回应的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耶稣的臣民不“战斗”反对逮捕祂。战斗是在宇宙层面而不是在人类王国层面;这争战是在谎言与真理之间,在黑暗与光明之间(1:5;参阅6:12)

耶稣在这里指那些“听见”且认识善牧声音的人,善牧自我牺牲提供给“羊”“丰盛的”生命(10:10-111)

耶稣邀请比拉多也参与其中成为那些听见者之一。真理可以使他得自由(8:31)

18:38a
彼拉多突然用一个问题结束了审讯:什么是真理?这是他对围绕着耶稣的人和工作的发出的回答. 但是比拉多问错了问题,因为真理不是“什么”而是“谁” - 耶稣基督的位格(14:6)

这个著名的问题在“这个世界”经常被问到

18:38b
这是这些经节组成的选段的第四也是最后一幕(18:38b-40),发生在总督府外,涉及到比拉多和“犹太人”的最后互动,不止是犹太当局

彼拉多宣布,在耶稣的案件中没有法律行动的依据。从比拉多的角度来看,耶稣自己并没有违犯任何罗马法律或纪律的行为

18:39

巴辣巴的插曲是所有四个圣史都记载的。而若望和玛窦似乎让比拉多采取主动提出在逾越节大赦下按照惯例释放一个囚犯,马尔谷和路加建议控告者和旁观者首先要求比拉多遵守每年的惯例,这种惯例在新约之外没有得到证实。

比拉多用“犹太人的君王”这个头衔来描述耶稣,犹太当局不想把这个头衔归于耶稣

18:40 - 谷 15:7 
比拉多的策略迫使犹太人在庆祝犹太人从错误的“王”- 埃及法老手中拯救出来的逾越节上,面对作为“他们的王”的耶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把他们从埃及错误的统治者手中解放出来的王 - 天主自己 - 在这里却被他们拒绝;他们很快就会宣布一个外邦的统治者为他们的王 - 罗马凯撒(19:15)

犹太人拒绝了这个提议 - 他们再次甚至不提耶稣的名字而是喊他“他 - 或这人”。他们选择一个特定的他们称其名为巴辣巴的人来取代祂

关于他,人们知道的很少,对他描述 -  "λῃστής" - 约瑟夫斯在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J.W. 2:13.2-3; 2.17.9)中描述表明他是一个暴力分子,无法无天的人,经常偷盗。他经常与狂热分子联合在一起 - 为了民族独立与罗马人进行的反叛运动 

叙述者提供他名字这个事实意义重大。“巴辣巴”的意思是“父亲的儿子”,因此,那些犹太人喊耶稣“这人”并选择巴辣巴取而代之,用父亲的儿子交换了天父的圣子

这头衔“强盗”或“土匪”也很有意义。这是一个与善牧(10:1,8)成对比的关键头衔。与善牧形成的对比是,耶稣描述贼和“强盗 -λῃστής ”“来,无非是为偷盗,杀害和毁灭”(10:10),另一方面,耶稣来是为羊舍掉祂的性命(10:11)

马尔谷也用了这个头衔描述圣殿变成贼窝(见 谷11:17)

因此,读者意识到犹太选择了与他们的真正需要恰恰相反的 - 他们选择了“强盗”取代了“善牧”以及选择了错误的‘父亲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