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记号(神迹):拉匝禄的死亡与复活(11:1–57)

耶稣是复活和生命,是击败死亡的那位,当世界还沉浸在罪恶和死亡中的时候,基督赐予它生命,这就是天主爱的证明

  1. 拉匝禄的死亡,信仰和天主的光荣(11:1–16)

2.“我是复活和生命”玛利亚和玛尔大与耶稣的对话(11:17–37)

  1. 拉匝禄的复活,信仰, 和天主的光荣(11:39–44)

4.犹太人对此耶稣神迹(记号)的回应(11:45–57)

11:1
介绍故事的主要角色

为什么不知道拉匝禄疾病的性质,但是,显然,故事的焦点不在于拉匝禄而是他的姐妹们,尤其是玛利亚 - 这里先被提到,之后还提到她是敷抹耶稣的那位(11:2 参阅10:38–42)

伯达尼是在橄榄山东面的一个村庄,距离耶路撒冷有3.2公里的路程(11:18)通往耶里哥。与1:28中的伯达尼不同

11:2
叙事者加了注释进一步解释伯达尼这个家庭的身份,尤其是玛利亚。 圣史假设他的听众和(读者)都很熟悉这个家庭

在对观福音中,我们有匿名妇女敷抹耶稣的故事(谷14:3–9;玛26:6–13;路7:36–50)

11:3
11:1–2中提到的耶稣和这伯达尼家庭的亲密关系在11:3中得到肯定

这对姐妹没有提她们兄弟的名字,拉匝禄,但说:“你所爱的”。整部福音都在描述天主对这个世界的爱(3:16)但是现在,也是该福音第一次描述一个人如何被天主深深爱着

在这节末尾显明了什么是天主爱的本质

11:4
参阅9:3. 就像在9:3,耶稣以不同的方式看到伯达尼家庭的困境,透过目的的透镜 - 不是死亡而是天主的光荣

这病的“意图”是什么?

正如第一个神迹是要彰显“祂的光荣”(2:11),同样,这个神迹也是要彰显天主的光荣

在旧约的光照下,“光荣”是天主的存有,本性和临在的显示

此外,天主的光荣和天主子的光荣连接在一起,我们再次看到父与子之间的结合

11:5
现在, 我们被告知耶稣爱这整个家庭(参阅3:16)也许,这节经文也意在解释耶稣对此消息的反应

11:6
推迟“两天”的动机没有说明,但是耶稣知道祂在做什么(6:6)即使我们不理解。 这是为什么11:5 - 让读者确信耶稣对这整个家庭的爱是那么重要

在危机时刻,天主的“然而”(11:6)并不比天主的“爱”(11:5) 更值得相信

11:7
两天过后,耶稣决定返回曾经反对祂(7:1)的犹大去

11:8
参阅10:31

福音中最后一次提到宗徒们称耶稣为“拉比”但是福音并不愿读者相信“拉比”而是相信“基督,天主之子”(20:31)

门徒们为耶稣担心,但是祂并不害怕,耶稣是去复活拉匝禄,但是只要通过耶稣的死亡,真生命才能被赐予,不仅赐给拉匝禄和他的姐妹们,也赐给整个世界

拉匝禄的死给了耶稣证明祂爱伯达尼这家庭的机会(11:5),耶稣的死给了天主证明祂爱整个世界的机会(参阅3:16)

11:9–10
参阅9:4

古时候,时间通常是通过白天的长短来计量,犹太人和罗马人都把从日出到日落的那段时间分割成12个相等的“时辰”,

因此这个插图描绘了一个人移动,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在此时间之外就是晚上,行动是受阻碍的(甚至危险的),所以受限

“他看见这世界的光” -即耶稣

表面上意思:那些在白天行走的人不会被障碍物绊倒因为阳光会照在他们要走的路上,那些在黑暗中行路的人因为看不到路上的障碍而绊倒

深层次的意义:一个对世界的真光 - 耶稣 - 闭上眼睛的人,“在他内没有光”

阳光在天空照耀,真光在内在照耀(参阅若一2:8)

他没有光,描述的是一个人永久的内在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提醒读者人性的状态以及耶稣作为“人性之光”的中心位置

只要我们看见“世界的光”并且有祂在我们内,不论我们去充满危险境地的犹大还是停留在安全的约旦彼岸,不论我们在哪里,只要有耶稣在我们内照耀,我们都是安全的。

11:11
耶稣现在给出了他们要回到犹大地区的特殊原因

“拉匝禄,我们的朋友”强化了耶稣和这伯达尼家庭的亲密关系的印象,但是它提供的信息是甚至门徒们也认为他是他们的朋友 - 可见他们对这个家庭很熟悉

“睡着了”在古时候和新约中都是死亡的隐喻

11:12
然而,门徒们误解了耶稣的意思,但同时,不知不觉中他们做了一个即将实现的“预言”:“他会(确实)好起来”

有些人指出也许耶稣的语气里有些东西让他们认为耶稣说的只是睡眠

11:13
叙述者再次带着注释进入,引导读者正确理解场景及其意义

拉匝禄已经落在死亡的权势下 - 这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但是天主子被赐予权柄在祂自己内有生命并叫那些祂所愿意的人获得生命

11:14
叙述者现在告诉读者耶稣清楚说出了拉匝禄的真实情况

11:15
这是一个非凡的申明,耶稣的喜悦只能从耶稣教导死亡不是终结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看到悲剧的地方,耶稣看到天主的光荣,我们看到终结的地方,耶稣看到的是一个新的开始

耶稣为祂的门徒欢欣 - 拉匝禄的死亡不止光荣天主也带领祂的门徒们和更多的其他人真正相信祂

死亡与爱(11:4–6)的张力和在11:11–14中表达的死亡与生命的张力在耶稣的位格和工作中得到了解决(参阅罗8:38–39)

值得注意的是这节经文提供了无以伦比的洞察力,让我们了解天主的喜乐泉源,藉着这节经文,读者了解到祂门徒们对祂的信心是给天主带来喜乐的原因

天主喜悦于我们信靠祂时

11:16
这节经文结束了这段引言,多默因他的多疑要比他的勇敢信仰更闻名

多默的声明提醒读者,门徒们最初关心的是拉匝录死亡和他们必须去的地方 – 犹大 – 也就是犹太人曾经图谋杀害耶稣的地方

多默勇气可佳,此外,这又是一次先知性预言,虽然这次只是耶稣独自死在犹大,但是之后他们所有的人除了传统上认为若望以外,全都和祂死在一起

这也是对所有基督徒强有力的鼓舞,跟随基督纵使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11:17
“四天”是值得注意的,他们确认拉匝录是真的死亡且在腐烂过程中(11:39)

有些观点归因于后来拉比的信仰,亡者的灵魂第四天起就永久地离开亡者 – 死亡就不可再逆转

11:18
地理上的细节用来解释11:19中的许多犹太人,但同时也将耶稣定位在耶路撒冷附近,即祂使命结束之处

11:19
第一世纪的犹太教要求在亡者死亡的当天就埋葬(参阅 宗5:5–6,10 – 立即埋葬)之后举行6天的哀悼(共计7天)称为“shiva七日服丧期”,那些日子里失去亲人的亲属将留在家中,其他人会提供食物和来表达同情

因此,那些前来吊唁的犹太人是满全他们的宗教义务

11:20
玛尔大出去,玛丽亚留在家中,这显示路加福音10:38–42中两个姐妹的性格和性情

为什么耶稣没有去他们家呢?没有提供清楚的解释,莫非现在没时间吊唁

11:21
对玛尔大的话有两种不同的解释:(1)信德的声明;(2)以一种礼貌的方式责备或抱怨。那些持第二中观点的人表示说玛尔大的原意是:“主,你应该在这里!”

11:22
这句话也不容易理解,在此, “她知道”耶稣无论向天主求什么,天主一定都会赐给祂,但是在11:39中显然她并不相信

玛尔大真的理解读者知道的吗?耶稣是天主子,给死者带来生命(5:25–26)

另一方面, 有些人把她的回答解释为对耶稣的信仰,即如果祂向天主祈求她兄弟的生命,天主就会赐给祂(这是相当值得怀疑的 – 参阅11:24,39)

11:23
耶稣权威地向她保证她的兄弟必要复活(在希腊语中没有“再”)

11:24
耶稣的话再次被误解了(11:11–14)玛尔大相信耶稣是给了她安慰和希望的话语,法利赛人影响下的一般犹太信仰,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坚持这个信仰(参阅 宗23:8;谷12:18–27)

她“知道” (11:22),但她的知识无法完全理解耶稣到底是谁,祂从父那里领受到什么权威

在最后的复活中耶稣没有提供安慰与希望的话语而是在祂内

11:25
参阅11:14, 耶稣这次明明白白地和玛尔大说

这是七次“我是”公式中的第五次,这些七次“我是”带述语的陈述句是描述耶稣的位格和使命,累积形成耶稣基督的详细图像

重要的是注意,耶稣在此不是说 – 我将提供复活和生命,而是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想想童贞圣母在路德的显现 – 我是始胎无玷)   “复活和生命”的结合也是很重要。“生命”通常是指现在,“复活”一般是指未来,但这里是现在和未来结合在一起

所以,现在“生命”拥抱了现在和未来,“复活”不再局限于“最后的日子”

因此,对犹太人来说的未来的希望 – 见11:24玛尔大的陈述 – 对基督徒来说成了现在就实现的现实

耶稣把这种存在方式提供给“信从我的人”(参阅5:25)

耶稣在葛法翁的演讲中说了同样的话。 “我是生命之粮”(6:51)

如果耶稣是复活和生命,在某种意义上祂也是“末日”,本来应该发生在末日的情况(6:54)变成现在实现 - 复活拉匝禄解释了这点。有人会说“时辰(末日)已到”

11:26
在11:25, 耶稣说“即使死了”仍要活着。 在此,祂说“活着”- ὁ ζῶν".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那些“相信”耶稣的人,他们的“生命”是完全不一样的生命,这不仅止是生命程度的不同(更丰富 - 永恒的生命)而且是不同的生活 - 完全不同的生活

基督徒的生活是没有死亡约束的生活(参阅希2:14–15),“永远不死”(参阅8:51)是死亡对信徒是无能为力的描述

有些圣经学者将耶稣的第一部分陈述“我是复活”和11:25“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之间做连接,然后,他们将第二部分陈述“我是生命”和11:26“凡活着而信从我的必永远不死”做连接。

抛给玛尔大的问题“你信么?”也同样抛给读者。我们真的知道耶稣到底是谁吗(重读1:1–5)?只有我们真正认识我们的善牧,认识父所赐予祂的能力和权柄,我们才能真正信靠祂

11:27
玛尔大就像安德肋一样承认耶稣是默西亚(1:41)就像纳塔乃尔一样承认耶稣是天主子(1:49)

玛尔大的告白几乎一字不差地与福音对读者的渴望相吻合(见20:31)

她补充“要来到世上的那一位”是整部福音的核心讯息(1:15,27,30;4:25;6:14;12:13)

她的告白完全聚焦在耶稣的位格上

11:28
叙述从玛尔大转移到玛利亚

玛尔大尽量避开访客“偷偷地”对玛利亚说,玛尔大还提供了其它信息即耶稣的“叫 - 召叫”玛利亚

11:29
玛利亚立即回应,没有言语也没有延迟

11:30
我们又得到另一条关于耶稣的信息,耶稣并不是来参加仪式和宗教哀悼(参阅谷5:38–40),祂来战胜死亡

11:31
玛利亚的离开引起了那些前来安慰她们的人们的注意(11:19)叙述者加了他们对她离开的解释,他们不知道刚才与这两个姐妹间的对话,他们不知道耶稣的临在

家族的坟墓通常在家庭住所附近

11:32
玛利亚说的话和她姐姐完全一样,但是不像玛尔大,玛利亚俯伏在祂脚前(参阅路10:30; 若12:3 - 玛利亚在耶稣脚前)

11:33
叙述者再次为我们提供额外的信息:玛利亚和犹太人都在哭泣,玛利亚是含泪诉说她的埋怨吗?好像是

耶稣用言语回应玛尔大的埋怨,但是对于玛利亚的埋怨,显露了祂的情感:“便心神感伤难过起来”玛利亚和其他人的眼泪感动了祂
耶稣的反应实际上很难翻译

耶稣的回应是什么?

术语“ἐνεβριμήσατο”表达生气或不高兴(谷14:4)或者如“深深感动/深深叹息”这样的情感。在谷3:5 “愤怒”和“悲伤”这两种情绪都被耶稣感受到。 所以也许当前这种情况,保持这两种意思是最好的办法

为什么耶稣会以这种方式回应呢?

耶稣是在回应姐妹们的悲伤(或许包括那些犹太人)或是对死亡及对罪恶导致的死亡感到愤怒呢?也许两者都有

叙述者说耶稣的反应是由玛利亚和那些犹太人的哭泣引起的,圣言(真的)成了血肉。面对祂所爱的人的死亡和看到祂所爱的人悲伤 - 耶稣被祂的人类情感淹没了

但是同时,作为天主子,祂还看到了姐妹们和犹太人没法看到的:属灵的死亡和罪恶的影响

拉匝禄的坟墓并不是唯一的死亡之地,整个世界过去是(现在还是)一座等待的坟墓。

11:34
“来,看罢”重回耶稣在1:39对祂门徒说的第一句话

11:35
词语“流泪(哭)”和11:33节所用的“哭泣”不同,愤怒和悲伤化成眼泪,天主子以人类的眼泪在哭泣

11:36
一些犹太人把耶稣的“眼泪”解读为耶稣的爱,但犹太人没法理解基督的爱(弗1:4–5;罗3:38–39),他们很快就会看到死亡也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即基督相隔绝

11:37
其他人找耶稣的茬,这样一个施行奇迹者岂不能使“这人”也不死

11:38
描述耶稣情绪的词语与11:33中一样,耶稣就这样来到了拉匝禄的坟墓

关于坟墓,这里有两个细节被提到,这是一个洞穴,入口处堵着一块石头 - 让动物远离尸体

耶稣的坟墓上也是安放着一块石头

家和坟墓的距离使家庭和其他人无法保持仪式上的洁净

11:39
现在耶稣令人震惊的命令来了

“已经臭了”隐含的主语可以是“他”- 拉匝禄或者是“它” - 拉匝禄的尸体。玛尔大的话清楚地说明拉匝禄已经死了,无能为力了

11:40
参阅11:4,耶稣对门徒谈论天主的光荣,在11:23–26 当耶稣和玛尔大谈话时指出祂就是复活和生命的事实,因此,祂有能力和权柄从坟墓中唤出死者(5:25)- 拉匝禄将是第一个经验到的人

11:41
挪开石头后,没有人进一步反对,没有尸体气味的记载,取而代之的是在福音中我们第一次看到耶稣的祈祷,以“耶稣举目向天”引出(4:35;6:5),这句话最后一次出现是在17:1

这样的姿态是为了显示这一刻的重要性,以及父子之间的结合和共同承担的使命,父派遣子就是为了这一时刻

耶稣称“父啊”(参阅玛6:9)- 耶稣的整个使命就是建立在把祂的爱子派遣到这个世界的天父的基础上 - 再次见到三位一体的层面

耶稣感谢父已经俯听了祂,这意味着耶稣已经为拉匝禄祈祷,但是圣史没有给我们记载这祈祷,也许耶稣感伤地哭泣本身就是恳祷

通过记录感恩的祈祷而非求恩的祈祷,提醒读者即使我们听不到,圣子也在代我们恳切向父祈祷(希7:25)

11:42.
耶稣的信心 - 父“常常”俯听子

这也给我们信心,父藉着子和圣神的能力“常常”俯听我们呈上的祈祷

此外,通过祂的祈祷,耶稣渴望把站在祂周围的人们带入父子的结合中

我们再次意识到对耶稣的信德是多么的重要 - 世界相信是父派遣了子(参阅3:16).那也是子对整个世界的渴望- “为叫世界相信”(参阅17:21)

11:43
感恩祈祷之后,耶稣命令拉匝禄出来,唯有天主能命令这样的事情

根据叙事者,耶稣对拉匝禄“大声喊”。有趣的是,同样的术语也用来描述犹太人“大声喊”着要耶稣的命

当耶稣“大声喊”时,那是为了生命的目的。当犹太人“大声喊”时,那是为了取去性命(参阅18:40;19:6,12,15)

耶稣对拉匝禄说话好像他只是“睡着”了(11:11–13)

“时辰(时候)”确实到了(5:25)
11:44
拉匝禄出来了 - “死者便出来了”叙述者再次强调了拉匝禄的死亡

拉匝禄缠着裹尸布出来了,这与耶稣自己的复活形成对比,在坟墓中发现了殓布,但是圣尸不在那儿(20:5–7)

拉匝禄身上缠着布条脸上蒙着汗巾朝着声音的方向出来,这些必须被解开,所以耶稣命令解开他,

呼唤拉匝禄的喊声就是那要到的时日的预言:时候要到,那时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祂的声音而出来。毕竟,拉匝禄被召唤出来只是恢复和延续现世的生命,而那些末日听到呼唤而出来的人是要复活生命

但是在传递复活生命给人之前,耶稣自己必须先经历从死者中复活

11:45
这个“记号(神迹)”是一系列“记号(神迹)”的高潮,引领许多人信了耶稣。这确实是天主的光荣在道成肉身内的启示

他们的信德是否达到福音的目标程度(20:31),那是另一个问题(参阅2:23)
11:46

又有些人报告给法利赛人

自从福音一开始,“法利赛人”就与耶路撒冷当局有联系(1:19,24)而民众害怕当局(9:22)并认为必要向他们报告耶稣(参阅11:57)

11:47
“司祭长”是主要司祭家族成员,包括圣殿警官和大司祭,他们与撒杜赛党人结盟,撒杜赛人是公议会的一部分,那时候,法利赛人是有影响的少数

犹太公议会是立法院或参议院,虽然它的权力受限于罗马,但还是第一世纪最高权威和管理机构

由于若望福音对耶稣受审讲得很少,可能这个“召集会议”就是耶稣的真正审判,在那里决议解决耶稣的问题

“我们怎么办呢?”到目前为止,他们所做的那点工作并没有奏效(见7:13,30,45–52;9:22)

关键是耶稣正在行“许多神迹”,最后和最大的就是复活拉匝禄,这带领越来越多的人信从耶稣(参阅12:9–11)

注意,他们从来没有用耶稣的名称呼,对他们来说,祂是“这人” - 这是他们鄙视耶稣的表现

11:48
他们害怕两件事:

1.“众人都会信从祂”!(这也是今日世界所害怕的)

  1. 罗马人必要来。他们的恐惧根植于6:14–15,也就是说人们会相信耶稣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政治性默西亚,并要加冕祂为王。这将被认为是对罗马权力和权威的威胁。

在罗马人的统治下,犹太人享有宗教自由(基督徒受迫害),但是除了凯撒,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国王(参阅若19:20)

“我们的地方”指的是城市和圣殿, “我们的国家”指的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国家半自治的状态

然而,他们并不是真正关心他们的城市,圣殿和人们,而且更自私的是,他们真正担心的失去他们的权力和地位

讽刺的是他们担心受怕的事情却实际发生了,并非因为耶稣的临在和行动,而是因为他们越过耶稣所选择的 - 巴拉巴和热诚者(参阅 若18:40)

11:49
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的记载,盖法做大司祭18年(犹太古史.18.35;18.95;参阅 路3:2)他名叫若瑟,公元18年被罗马长官 瓦勒利乌斯.格拉图斯任命为大司祭,他是公元6到公元15年间任大司祭且在此后多年一直保持权力的亚纳斯的女婿(参阅若18:13)

“那一年”指的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那年,“那一年”从旧约和暂时司祭职过渡到新约,与大司祭耶稣基督建立了更好的约和永远的司祭职。

“你们什么都不懂”- 在希腊语中这句话有三个负面陈述,这是对公议会的谴责,他们对形势的把握显然是盲目的

11:50
盖法的政治智慧,他们的声明可能意味着公议会应该把罗马人的注意力从日益增长的对默西亚的热情的关注转移到一个人身上, 那人就是一切的源头 - 耶稣

他们不该把耶稣的问题当做犹太人的问题(参阅19.6)而是当做罗马人的问题(参阅19:12–13)

11:51
盖法的申明意义如此之大以致圣史给读者提供解释以免错过要点

叙事者指出这个陈述的真实来源 - “这话不是由他自己说出的”- 以及它的本质 - “他预言了”

盖法因他的职务无意中预言了,他不知道,耶稣是要为以色列的救赎(代表)而死,这是违背他的知识和意愿(参阅 依53:11; 也见 若6:51;10:11,14)

盖法所预言的,耶稣早已预告或“预言了”(参阅10:18)

有些评释家甚至指出“那个”时刻,大司祭盖法只是“动了嘴皮”但是真正“说话”是大司祭耶稣。世俗的大司祭正被永恒的大司祭取代

11:52
延续对盖法预言的解释,耶稣拯救性的死亡不止是为了以色列国也为了“天主的子女”(1:12)他们就像四散的羊一样(10:16)还没有团结在一个羊栈中

耶稣的工作是普世性的,祂的目的是将犹太人和非犹太人聚集归一,即教会内,这样理解以色列的天主(迦6:16)

这段话预示了非犹太人的使命

11:53
盖法的陈述影响了整个公议会,因此公议会做出决议:耶稣必须死

他们不知道的是犹太当局那天所做的计划一直都是天主的计划(参阅 宗2:23)但是这只能从耶稣复活的角度来理解

11:54
耶稣知道公议会的议决 - 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耶稣是如何知道的,但是因为耶稣的“时辰”还没有到,所以祂从那里往临近荒野的地方厄弗辣因城去 - 即耶路撒冷东北部20公里左右

11:55
这是福音中第三次提到逾越节(2:12,23;6:4)我们听说犹太人要在逾越节前到耶路撒冷去做过节准备

逾越节要求圣洁自己(见 户9:6–12;编下30:17–18)耶稣不需要取洁(参阅12:1)

11:56
逾越节也无法阻止人们寻找耶稣,圣史把民众安置在圣殿内显然是向让祂出现,但同时,他们也怀疑祂是否会出现因为危险实在太大了“祂来不来过节呢?”

11:57
以下是他们怀疑的理由,因为当局吩咐群众报告耶稣的行踪好能逮捕祂,祂怎么能来过节呢?

参照公议会的议决,耶稣现在是个通缉犯

词语“命令”和用在10:18的是同一个词

通过这些章节(11:55–57)圣史预备读者进入在逾越节期间在耶路撒冷即将发生的下一个事件。但是公元30年间的逾越节是独一无二的 - 为了拯救世界,天主的真羔羊将被祭献在十字架上

群众寻找耶稣,当局也在寻找耶稣

当局制定了一个计划,但是天主也有计划